搟 氈
搟氈始于宋元時期,由北方游牧民族傳入中原。作為當時蒙漢交界地帶的中衛(wèi),搟氈得到了廣泛傳播發(fā)展。
氈主要用做炕褥、披風、帽、鞋等,保暖而有彈性。
隨著現(xiàn)代生活的步伐,這項成本較高且工藝復雜的技術已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
2009年,搟氈入選首批自治區(qū)非遺代表名錄擴展項目。
代表傳承人:杜海明、杜占明
黃河石鑒賞
黃河石以其獨特的質地和豐富的紋理成為許多玉石愛好者競相收藏的對象。
其中,造型和花紋獨特或相似于某種文字、動物、事物的視為佳品。
黃河石鑒賞既是對黃河石質地、紋理、造型全方位的鑒定,最終對其價值進行定位。
代表傳承人:石建武
皮影戲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始于西漢,興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傳至西亞和歐洲,是以獸皮做成人物剪影,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
表演時,藝人在白色幕布后,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shù)厍{唱講故事,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富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
中衛(wèi)皮影戲以閆家班的最為代表。
西夏瓷燒制
西夏瓷燒制是以模仿古代西夏瓷器器型、雕刻、紋理和燒制工藝的一種燒制瓷器的技藝。
西夏瓷多以灰褐色為主要釉彩顏色。
其中,剃刻花的雕刻技法作為西夏瓷最具代表的雕刻方式,以其獨特的紋理成為西夏瓷燒制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
代表傳承人:童堯
鐵 藝
中國鐵器隨著冶鐵技術的出現(xiàn)就產生了,到了漢代已經形成了成熟的技術。
宋代時期,有大量鐵質雕刻作品出現(xiàn),風格鮮明,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如杭州岳飛墓、秦會夫婦像等。
鐵藝形成于明清時期的蕪湖鐵畫,可以說是純正的中國鐵藝,至今異彩紛呈,成為民間工藝中的一朵奇葩。
代表傳承人:徐佳
水印木刻
水印木刻是我國傳統(tǒng)木版水印與版花相結合,吸取中國畫水墨技法,用水墨和水性顏色在吸水性的宣紙、濾紙上印制的木刻版花。
水印木刻又稱水印套色木刻、水印創(chuàng)作木刻,具有鮮明的中國民族特色、獨特的表現(xiàn)力和豐富的拓印效果。
代表傳承人:張克勤
掐絲畫
掐絲沙畫是一種純手工制作的裝飾畫,采用金屬絲、彩紗為主要材料,通過金屬絲勾勒圖案輪廓,用淘洗好的彩紗填充色彩,以特殊膠水調配均勻填充在金屬絲中,形成線條清晰流暢,彩沙粒??梢姷莫毺匮b飾效果。
代表傳承人:沈玉桂